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曾用名:江西教育学院学刊;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主办:南昌师范学院
主管:南昌师范学院
ISSN:2095-8102
CN:36-1335/G4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0.290576
被引频次:18091
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期刊分类:师范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情动理论导引(2)

来源: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巴鲁赫·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在他广为引用的情动论述中说道:“还没有任何人能够决定身体可以做什么。”[2]87这里有两个关键方面值得马上强调或者再

巴鲁赫·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在他广为引用的情动论述中说道:“还没有任何人能够决定身体可以做什么。”[2]87这里有两个关键方面值得马上强调或者再次强调:首先,身体的能力永远不会被单一的身体所界定,而总是会被身体力量关系的领域或情境所辅助和支持,并与这个领域或情境吻合;其次,“认知身体”的“未完成性”与当今的相关性要远远大于330年前斯宾诺莎写完他的《伦理学》之后那个历史时期。但正像斯宾诺莎所意识到的那样,这个问题根本不是对“身体”(任何身体)的一般考量,而是一种极具特殊性的努力,旨在配置一个身体和它的情动/被情动、它正在进行的对世界的情动构成,以及世界和身体的此性。

本论文集中的文章都试图以它们各自的方式聚焦身体情动行为或撤销情动行为的“未完成性”。每篇文章都展示了它们各自对于遭遇力量和强度过程的考量,这些过程虽然碰巧看起来很单薄,但与附属于世界的显著而彻底的非人层面(甚至是亚人和前人层面)相吻合。[注]如本论集中收录的文章《说出不可说: 情动、身体管理与心理健康服务的用户》就尝试把人、其他生物和事物放在一个连续的光谱上,从量的区别来看待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使这种视角有利于患者经验的表达和保健系统的修缮,避免退回人道主义的传统。——译注这就是斯宾诺莎所说的“未完成”所带来的持续不断的挑战,强调了将情动的事物和过程转变为伦理的、美学的,以及政治的课题的急迫性。当然,斯宾诺莎应该也明白,我们绝不能设想情动的“未完成”会有一个终极解答。没有人会最终总结:“所以,那就是答案:现在我们明白了所有身体可以做的事情!让我们纪念这一天!”这一斯宾诺莎式的使命就要被“未完成的”情动行为认知所取代,从而促使情动——以及促使那些试图探索情动构形力量的理论——走向下一个、下一个,再下一个力量的遭遇。

但如果我们把每一个“未完成”和它们的“下一个”看作迈着统一步伐的前进过程,就更严重地误解了当代情动理论。并没有单一和普遍的情动理论:它现在没有,(还好)以后也不会有。如果真有什么,更引人遐想的也应该是无限多样往复的情动与情动理论:情动理论是多样的,尤其应该被看作它们自身与身体、情动、世界的特殊遭遇。(理论——任何大写的或非大写的理论——难道不应该是这样工作的吗?以其方法论活力谦逊地阐述观点,而不是将自己像一个可拆卸网格式的阐释模具一样强加在摇摆不定的世界上?)[注]约翰·劳的《方法之后: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混乱》是目前我们能想到的最值得一读,在方法论上也很混乱的文本。此处所谓的网格式阐释模具所指向的还是强调位置和位移,而不是过程与运动的模型。有了网格才能明白无误地指出位置,把运动固定在网的各个点上。——译注但这样一种事态可能需要努力解释,为什么第一次遭遇情动理论时,我们会感觉到一种瞬间的(有时候是持久的)方法论或概念的自由落体。几乎所有久经沙场的依据和立足点都不可避免变得不可靠和不可预测(严格意义上的“决定”概念或直接的因果链也被扫地出门),它们曾是批判性—文化—哲学探讨和理论的依据与立足点,包括主体/客体、表征与意义、理性、意识、时间与空间、内/外、人/非人、身份、结构、背景/前景,以及其他的理论。[注]这里指的是,以往的文化批评理论都以判断或批判为目标或者方法,以揭露意识形态机制为主要特征,但情动转向的文化理论中无论是汤姆金斯-塞吉维克一派,还是德勒兹-马苏米一派都没有延续这种传统。马苏米甚至批评了这种总在纠结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先有个人还是先有集体的传统文化批评倾向和困境,转而关注描述性、中间性的价值,要求读者不要急于下判断。( 见布莱恩·马苏米,《虚拟的寓言: 运动、情感,感觉》,严蓓雯,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第88 - 112页) 。——译注由于情动不是产生于某种辩证的、对相反要素或原始单位的利落整合,而是产生于黏答答的亲密无间的关联,它就使简单的区隔主义对临界点、张力、混合物以及模糊让步。就像布莱恩·马苏米(Brian Massumi)强调的那样,如果我们最熟悉的探究模式不是从静态而是从动态起步,不是从站立场而是从永远在路上的过程起步,情动理论就不会那么像自由落体。

这也不奇怪,当理论竟敢对情动进行一种尝试性的探索,它们有时就会被看作幼稚或浪漫的天马行空,闯入由世界或身体的无数相互牵扯构成的无界之地,以致迷失于乱花障眼的差异:追逐萤火虫般渺小的强度,在平铺直泻的光天化日之下追逐黑夜中微弱的闪光,记录那些微颤的震动,将浮光掠影下的东西凸显出来(有的并没有说服力,应该叫做过度凸显)。但我们的撰稿人会让我们看到,情动以冲击或喷薄的方式从属于世界、从属于身体,以及在情动的内在特征上从属于世界和身体的中间性,这同样预示着情动理论的前途:照亮身体所作所为的“未完成性”,在呼之欲出的未来图景中画出希望的一笔(虽然也是忧心忡忡的一笔),将情动对世界具有无限联系的、非人的,极具感染力的从属关系指示出来。


文章来源:《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ncjyxyxb.cn/qikandaodu/2021/0726/592.html


上一篇:教育学类课程思政育人格局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西方游戏理论综述与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