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曾用名:江西教育学院学刊;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主办:南昌师范学院
主管:南昌师范学院
ISSN:2095-8102
CN:36-1335/G4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0.290576
被引频次:18091
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期刊分类:师范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美学概念传播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3)

来源: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 “美学”译名的最初引入及其与近代教育学、哲学的关系 甲午战争后,兴起了一股关注并研究日本的风潮,越来越多的中国官员、知识分子前往日本考察

2 “美学”译名的最初引入及其与近代教育学、哲学的关系

甲午战争后,兴起了一股关注并研究日本的风潮,越来越多的中国官员、知识分子前往日本考察。庚子事变后,更有数以万计的青年人前往日本留学。旅日及留日知识分子写了大量文字来介绍日本的国情政体,介绍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输入的各种西学知识。一时间,日本成为中国人了解世界的最重要窗口,中国人假道日本,了解到西方各种哲学社会科学的学说与知识。与此同时,日本人借用汉字来翻译西学所创造的各种新名词、新概念也铺天盖地进入中国,“美学”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被引入的[6]。

有意思的是,“美学”概念的最初传播过程中,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一开始,“美学”是寄生在这几门学科身上而进入中国的。

“美学”较早为中国人所知,应归功于前往日本考察教育的中国学者,他们撰写的关于日本学校规制与课程的文字中,大量而频繁地提到了“美学”。1900年,沈翊清在福州出版《东游日记》,提到日本师范学校开设“美学”与“审美学”。1901年10月,留日学生监督夏偕复作《学校刍言》一文,稍后出版的吴汝伦的《东游丛录》里,也使用过“美学”一词。同年,京师大学堂编辑出版的《日本东京大学规制考略》一书中,更是多次出现了“美学”一词。《日本东京大学规制考略》从“总规”、“教科”、“各科学科课程”等多方面介绍了日本东京大学的状况。在“教科”部分,该书提到东京大学文科有“国语学”、“汉学”、“史学”、“哲学”、“心理学”、“美学”、“博言学”等主干课程。在“各科学科课程”部分,该书罗列东大文科九个学科的课程表,其中“美学与美术史”在每个学科的课表中都出现了一次,并且都是在各科第三年的课表中,学时一般是每星期两课时。例如,文科哲学门的完整课表如下:

第一年:哲学概论,全体学,史学,西洋哲学史,腊丁语,动物学,国文学,英语,地质学,汉文学,德语;

第二年:西洋哲学史,中国哲学、腊丁语,论理学及知识论,印度哲学,德语,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比较宗教及东洋哲学;

第三年:美学及美术史,印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精神病论,梵语,哲学,哲学演习,希腊语,比较宗教及东洋哲学,中国哲学,心理学,精神物理学[7]。

在关于现代教育制度、学校制度的介绍中,中国人得知“美学”是现代大学中的一门重要教科,是现代学术、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借助于现代教育学知识,中国人对美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近代“美学”概念传播过程中,王国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王国维的重要性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引入“美学”这样一个名称,而是对美学为何物、美学的历史如何、美学的使命为何等问题予以认真的阐述,从而使中国人真正地接受“美学”。而王国维关于“美学”的介绍,最早见于他的哲学与教育学译著。1902年,王国维供职于罗振玉主办的《教育世界》杂志社,编辑刊物之余,他翻译了三本书:《哲学小辞典》、《哲学概论》以及《教育学教科书》。第一本书收入“教育丛书”,后两本书本收入“哲学丛书”,均由《教育世界》杂志出版所刊行。《哲学小辞典》提到了“美学”并为其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美学、审美学:Aesthetics。美学者,论事物之美之原理也[8]。”《教育学教科书》在“总论”第三章《教育学与他科学之关系》中提到了“美学”:“于教育之实行时正其次序系统,而为真正之教授,不可不藉伦理学之知识。欲使教授时有生气、有兴味,而使生徒听之不倦,不可不依美学及修辞学之法则。”“美学”之外,《教育学教科书》还提到了美育:“文科、理科之教育,谓之智育;图画、唱歌等,谓之美育[9]。”《哲学概论》则不仅提到了“美学”,而且在题为“自然之理想——宗教哲学及美学”的专节中,以近千字的篇幅,介绍了美学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发展历史。书中认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普罗提诺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中包含大量的美学思想,但过于支离片面。近世以来英国之夏夫兹博里、哈奇生等皆论述过美感之性质,但也未组织真正之美学。真正的美学自大陆派哲学家始:

伏尔夫之组织哲学也,由心性之各作用,而定诸学。而于知性中设高下之别,以高等知性之理想为真,对之而配论理学,然对下等之知性,即不明之感觉,别无所言。拔姆额尔登(自1714—1762)补此缺陷,而以下等知性之理想为美,对之而定美学之一科。其中,(1)如何之感觉的认识为美乎?(2)如何排列此感觉的认识,则为美乎?(3)如何表现此美之感觉的认识,则为美乎?美学论此三件者也。自此以后,此学之研究勃兴,且多以美为与其属于感觉,宁属于感情者。又文格尔曼、兰馨等,由艺术上论美者亦不少。及汗德著《判断力批评》,此等议论,始得确固之基础。汗德之美学分为二部,一优美及壮美之论,一美术之论也。汗德以美的与道德的论理的快感的不同,谓离利害之念之形式上之愉快,且具普遍性者也。至汗德而美学之问题之范围,始得确定[10]。可以说,这是自“美学”为中国人所知以来关于“美学”的最详尽的介绍了。


文章来源:《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ncjyxyxb.cn/qikandaodu/2021/0726/595.html


上一篇:庄子的具身知识观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