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曾用名:江西教育学院学刊;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主办:南昌师范学院
主管:南昌师范学院
ISSN:2095-8102
CN:36-1335/G4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0.290576
被引频次:18091
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期刊分类:师范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美学概念传播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来源: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概念术语、关键词的研究在国内学界颇为流行,“美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名称术语也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一系列值得注意的成果相继问世[1]。但总起来看,关于这个概念

近年来,概念术语、关键词的研究在国内学界颇为流行,“美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名称术语也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一系列值得注意的成果相继问世[1]。但总起来看,关于这个概念的研究还不够,有许多重要的现象、问题还有待澄清。下面针对这一概念传播、确立过程中的三个有意思的现象进行论述。

1 “美学”之前的美学译名:从“审美之理”到“艳丽之学”

曾经有种观点认为,是王国维于20世纪初最早引入了美学概念[2]。现在看来,这一时间要大大提前。早在19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有人将美学概念引入了中国,只不过那时并未使用“美学”这个词,而是用的其他名称。

最早将Aethetics引入汉语世界的,是西方来华传教士。西方传教士来华后,除了传教、办学、办医院外,还从事图书编纂工作,所编之书除了宗教类小册子外还有一些中外文词典以及介绍西方历史文化的普及性读物。在这些出版物中,有零星的关于西方美学的介绍。据考证,1866年英国传教士罗存德(Wilhelm Lobscheid)在其所编的《英华词典》中,就开列了Aesthetics一词,他将此词译为“佳美之理”和“审美之理”[3]。由于未见到原书,我们不敢确定两个译名是否真的如此存在过。单从构词方式上来说的话,可以看出这两个译名都采用的是文言的构词方式,今天读起来比较累赘,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过,从翻译的准确性上讲,这两个译名又值得称赞,至少“审美之理”的翻译比起我们现在已经习惯的“美学”的翻译来,要准确不少。“美学”这个词给人的印象是关于美的学问,但是正如现在大家都知道的,美学研究的并不是美的事物本身,而是人们对于美的感受与认知。

罗存德之外,另一位在美学概念传播史上值得纪念的人是德国传教士花之安(Ernst Faber)。有学者认为,花之安是最早创制“美学”这一汉语词,并以之对应西方Aesthetics的人,依据是1875年花之安的《教化议》一书中出现了“美学”[3]。《教化议》提到“美学”的原文如下:

救时之用者,在于六端,一、经学,二、文字,三、格物,四、历算, 五、地舆,六、丹青音乐(二者皆美学,故相属)[4]。

在“丹青音乐”四字之后,他特地用小字作注写道:“二者皆美学,故相属。”但是结合上下文仔细推敲这段话后,会发现花之安这里提到的“美学”不应理解为Aesthetics,而是应该理解为“美的技艺”或“关于美的学问”。理由有二。第一,这段话之后,花之安又用了一段比较长的话来一一论证他提出的“六端”所具有的“救时之用”,其中关于“丹青音乐”的论证如下:“音乐与丹青,二者本相属。音乐为声之美,丹青为色之美。论乐亦儒书所重,君子无故,琴瑟不去于身……人能知画,人品亦可高洁,绘山,绘水,恍然身置清幽世界。”从这段话可知,之所以说丹青音乐“相属”是因为二者都具有美的效果,音乐追求声之美,绘画追求色之美。既如此,那么前面提到的“美学”便应该理解为“追求美的技艺或学问”,而不应理解为作为一门学科的美学。第二,如果将“美学”理解为今天的美学的话,那么“丹青音乐二者皆美学”这句话说不通,绘画与音乐可以算是美学的研究对象,但不能说它们二者就是美学本身,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二者皆美学之对象”。

不过,尽管《教化议》中的“美学”不能理解为今天的美学,但在另一本写于1873年的《大德国学校论略》中,花之安却着实地向中国人介绍了美学。《大德国学校论略》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德国大、中、小学教育的制度与现状,论证教育在促进德国学术进步、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并劝说中国人努力兴学,以教育与学术兴国。在谈到德国的“太学院”即大学时,花之安提到德国大学分 “经学”、“智学”、“法学”、“医学”四科,其中“智学”即哲学的主要课程共有“八课”。

智学分八课。一课学话,二课性理学,三课灵魂说,四课格物学、五课上帝妙谛,六课行为,七课如何入妙之法,八课智学名家。

可以看出,这里的“八课”对应的是八种不同的学问,作者给每一种学问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后面,他又逐一对“八课”的内容作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我们可以猜出它们各自在今天的名称。比如关于“学话”,他的说明是:“不仅教习外国语言文字、声音点画等件,且论古今来有字有图之器皿,并有音无字者。二论文法之全,要旨何在,必须详释其理义,亦须比较万国之话。”可见,这门课应当是语言学。关于“灵魂说”,他的说明是:“论性情,论知觉,即外象自五官如何而入,论如何生出意思,论如何醒悟,论寝息,论成梦,论心如何分时分处,论记性、幻性、思虑、谨慎、自知。”可见,这门课应当是心理学。让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对第七课“如何入妙之法”的说明。


文章来源:《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ncjyxyxb.cn/qikandaodu/2021/0726/595.html


上一篇:庄子的具身知识观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