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曾用名:江西教育学院学刊;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主办:南昌师范学院
主管:南昌师范学院
ISSN:2095-8102
CN:36-1335/G4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0.290576
被引频次:18091
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期刊分类:师范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论豫章文化的特征与内涵(4)

来源: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之四,修身立品,注重名节。儒学仁义礼智信的纲常准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规范,在南昌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因此,无论是官宦学人还是平民

之四,修身立品,注重名节。儒学仁义礼智信的纲常准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规范,在南昌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因此,无论是官宦学人还是平民商贾,他们言行思想受到了非常正统儒学观念的深刻影响,具有修身明德的优良传统和端正做人、公直处世的品格节操。即便怀着归隐林泉时,他们常常保持着高洁的品格与情操。如经学家徐稚,常自耕稼、乐于助人,崇尚“恭俭义让、淡泊明志”精神,是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世称“南州高士”;教育家雷次宗少入庐山,师事慧远,笃志好学,远迹隐居,成为一个兼通儒佛的学者。北宋潘兴嗣通经史工诗文,与朱熹、王安石、曾巩相友善,自号清逸居士,筑室城南,名为“闲云楼”,读书其间,其高风亮节为世所重。宁王朱权于西山构筑精庐,耽乐清虚、托志冲举,寄情于戏曲、游娱、著述、释道之间。这种高尚精神在承平时期如此,在乱世之际也颇为突出,如西汉末年朝政日非,南昌县尉梅福挂冠而去,隐于西山,遁避尘世。东汉旌阳县令许逊见晋室纷乱,弃官修炼。明末陈宏绪、彭士望、徐世溥等,躬耕相食、砥砺名节,形成了历史上江南著名的遗民文人群。他们以隐逸的姿态维护着他们高尚人格,以独立个性保持自己名节。同时南昌还出现了殷羡、舒芬、李迁、舒曰敬、陈道亨等不少出淤泥而不染的官员,他们耿直真诚,不阿谈奉承或依附权势,在宦海沉浮中保持着人格的独立乃至思想的独立。若进一步细看,在南昌广传的阳明心学、洪州禅宗、净明道教,这些儒、佛、道等学派所分别传导的“致良知”、“即身是佛”和“以本心净明为要”等理念,实际亦是把进德修业置于特别重要的位置。

之五,自励进取,爱国报家。自励进取就是拥有积极进取、奋发自励的向上情怀。《豫章记》曾说南昌“人食鱼稻,多尚黄老清静之教,重于隐遁”。[7]实际上,豫章文化虽然有隐逸的传统风尚,然而吴地清峻务实、楚地蛮霸之气地理交融使得这里却蕴含着强烈内在的进取欲求和奋勉精神。汪大渊少负奇气、远航大洋,足迹遍及亚、非、欧等地;魏良辅以瞽者之身,执著坚韧、改革南曲,尊为“昆腔之祖”;喻嘉言由儒入禅,由禅转医,苦读行善,成为清初三大名医之一;“江右商帮”赤手打拼、自强不息,小买卖而致大开张,远涉川、黔、滇、诸省及海外,活跃于商品经济领域五百余年。而广大的读书士子慕学发愤,以勤奋求学改变命运,表现出强劲的向上热忱。即使那些仕途多舛的士子,亦不因贬黜而气馁,他们退居乡里之后,或教书育人,或创作艺术精品,给中华文化增添了丰厚的遗产。而洪州禅宗不拘泥于一物、阳明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等等,客观上为人们起到了激荡思想、砥砺进取的鼓舞作用。即使在文学创作上,也不单纯吟咏自娱自乐,他们同样给予了深刻的爱国情怀,如豫章社以其雄健的文风,忧国忧民的情怀,称为是清代江西文坛的先锋。因此,在承平时期,南昌人勤恳务实、奋勉不止,把社会和生活发展看得极为重要,具有强劲自励进取的精神;在国家民族危难存亡之际,南昌又常涌现出现舍家为国、献身为民的模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所抒发的发奋自励、爱国报家精神,某种意义上是豫章文化砥砺奋勉的精彩表达。

之六,多元包容,共生共处。从南昌发展历程上看,豫章文化集合着各种文化成分,它并不简单地基于这一地区特有的农业文明而发生,而是更多地表现为外来文化移植融合的结果,具有多元性、包容性的特征。多元性是指各种文化和谐相处,原始儒学、汉魏经学、净明道教、洪州禅宗、程朱理学、阳明心学等共同在这方土地上相辅而行,或孕育诞生、或广布流行。包容性是指豫章文化不是封闭的,它是开放的。一方面,它很容易吸收外来的文化,经常将新鲜成分补充进来,让各种不同的文化在南昌这里扎根。如马祖道一辗转蜀、闽等地,后应至洪州开元寺(今佑民寺)说法,创立洪州禅法,四方信徒云集,使南昌成为江南佛学中心,影响大江南北。再如明万历二十四年(1595)法国传教士利玛窦来到南昌建天主堂、传教三年,使得东西方文化在这里发生碰撞、互融互通。另外一方面,这些文化传播到南昌之后,并没有终止它的传播过程,又继续向外扩散。如程朱理学、洪州禅宗、阳明心学等在集纳和涵养外域学者的基础上形成,又不固执于南昌一地,而是持续地向周域传播和演绎,在全国蔚为大观。如豫章书院在南昌成立之后,不断随其家族迁徙而流播,在广东、福建、贵州等地建立书院,传承儒家文化。需要指出的是,中原文化在南昌境内三次迁徙,成为历史上中华民族三次移民的中转站,为传承、发展中华文明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种开放兼容的特征,自然与南昌特殊地理位置密切关联。南昌北邻长江天险,当中原打乱之时,偏于一隅的南昌少有战祸,广阔的平原为保存和发展正统的中原文化提供了理想的基地。而北接鄱阳湖、中有赣江的地理环境,使得水陆交通运输繁忙,过往官绅、商贩络绎不绝,以致成为内地与沿海之间经济联系的要道,带来了生产经验和文化艺术的广泛交流。


文章来源:《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ncjyxyxb.cn/qikandaodu/2021/0707/562.html


上一篇: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百年探索与实践创新
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