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曾用名:江西教育学院学刊;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主办:南昌师范学院
主管:南昌师范学院
ISSN:2095-8102
CN:36-1335/G4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0.290576
被引频次:18091
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期刊分类:师范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学位论文选题的自我追问与确证一种教育学的视(4)

来源: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如果说创新之问的最终目的在于构思学位论文选题的假设,为拟研究的问题构想一种暂时的回答,那么通过创新之问构思学位论文的假设,则需冲破已有知

如果说创新之问的最终目的在于构思学位论文选题的假设,为拟研究的问题构想一种暂时的回答,那么通过创新之问构思学位论文的假设,则需冲破已有知识、观念的束缚,摆脱既有理论范式、思维定式的影响,使自己的思想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敢于、善于开辟与耕耘无人染指的处女地,诚如赵汀阳所言:“当思想操作无法摆脱观点的束缚,思想就不再是智慧。知识的积累使事情越来越清楚,而观点的堆积却使思想越来越糊涂。思想总要制造出观念,因此观念的积累是正常的,但思想却应当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观点出发,受制于观点就没有思想的自由,也就没有智慧。”[7]“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观点出发”的思想创新就意味着冲破已有知识、观念的桎梏,摆脱既有理论范式、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抵达一种自由的创新境界。从教育学术发展史来看,选题创新的背后,皆蕴涵着理论范式的转换、思维方式的变革与思想观点的更新,诸如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再到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从理论范式上看,教育定位经历了从艺术到科学再到哲学的转换;从思维方式上看,教育论证经历了从经验类比到二元对立再到二元融合的变革;从思想观点上看,教育主张则发生了从泛知论到知识论再到经验论的更新。因此,创新之问就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问出未知的问题,并通过构思学位论文的假设,在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中论证自己的观点,不断地推动人类知识的进步。当然,通过创新之问所构思的学位论文选题的假设,既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还可能对错混杂;但假设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抑或对错混杂,皆需在学位论文选题时有所构想与预设;否则,接下来的学位论文写作就会茫然无序、无的放矢,即使搜集到再多的相关材料,最终也会发现自己不知如何将这些材料符合逻辑地连缀成篇。

四、结语

在学位论文选题的自我追问与确证中,虽然切己之问、学理之问与创新之问有着先后的顺序,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并呈现出层级的跃迁,但三者互为激发、彼此关联,不能人为地将其撕裂、分割开来。只不过,没有切己之问,就难以保证学位论文选题求解的坚定性与意志力;没有学理之问,就难以澄清学位论文选题究竟要研究哪些问题;没有创新之问,就难以解答学位论文选题所需解决的问题。从此意义上说,切己之问,确定学位论文选题的议题,是学位论文选题的根基,指明、引领着学位论文选题的方向;学理之问,澄清学位论文选题的问题,是学位论文选题的延伸,需借助文献阅读和人生经验予以证实与确认;创新之问,构思学位论文选题的假设,则是学位论文选题的敞亮,是学位论文选题的具体确证。当切己之问、学理之问与创新之问的功能充分发挥、实现之时,也是学位论文选题最终得以确认、确证之日。

[1] 石中英. 序[M]//李润洲. 教育学研究的价值生成.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0: 1.

[2] 李润洲. 论教育学研究的价值生成[D].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2008: 6-12.

[3] 李润洲. 意识形态与教育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 2009(3):3-5.

[4] 李润洲. 论教育研究的意识形态关联性[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9(3): 13-15.

[5] 石中英. 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184.

[6] 李润洲. 何谓核心素养[J]. 教育科学研究, 2018(5): 5-12.

[7] 赵汀阳. 一个或所有问题[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5.



文章来源:《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ncjyxyxb.cn/qikandaodu/2021/0619/558.html


上一篇:自主性学习之我见
下一篇:民国时期大学教育学教科书的编译与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