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曾用名:江西教育学院学刊;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主办:南昌师范学院
主管:南昌师范学院
ISSN:2095-8102
CN:36-1335/G4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0.290576
被引频次:18091
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期刊分类:师范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园冶多维探析》:读通经典,品味经典,致用(5)

来源: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园冶多维探析〉:读通经典,品味经典,致用经典》是本刊对金学智先生的专访,探索文本背后金先生的写作意图。作者的自述,与读者“他者”视角

《〈园冶多维探析〉:读通经典,品味经典,致用经典》是本刊对金学智先生的专访,探索文本背后金先生的写作意图。作者的自述,与读者“他者”视角的观照形成互动,有利于读者理解、体会甚至阐释作者预设的写作目标。

金学智先生在《博综众艺,移花接木——我的学术生涯与治学体会》中自述,少年时代的苦难磨砺出的坚韧品格以及对艺术的热爱与实践,不仅使他在困顿的境遇里找到了自娱自慰的方式,更培养了他非同一般的自律与自强以及日后从事科研的能力,奠定了其学术成果的品质基础。金先生经历的从大学求学到“文革”前的初试期、“文革”时的沉寂期再到改革开放至今四十年的不倦创作期的学术生涯,所走的是美学理论联系艺术实际的探索之路;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之路;长、短并举,深化与普及双轨齐进之路;古今中外融通以凸显民族文化,创造中国特色艺术美学之路。他的治学得益于读书、用书、学哲学的体悟,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的开拓性、优越性和超越性。金先生的治学经历对后学不无启迪。

陆嘉明先生的《行走“大冶”之途,聆听文化繁响——金学智〈园冶多维探析〉读后随记》指出,金著以多学科的多维视角校注和论述《园冶》,构建了一个多学科有机贯通和交融的大文化生态体系;在采用各种传统方法注疏、辨析时,又借鉴西方“阐述学循环理论”以及“对话意识”等方法论,以“对话型叠合式美学”的深永意蕴,极大地拓展了理性深度和三重叠合的美学境界:传统与现代相与圆融的生态世界;科学与人文珠联璧合的共存境界;生活与美学交叉生成的“大冶理想”。文章理性分析中不失感性的抒写,一改书评的刻板印象。

蔡斌先生的《识得真火三昧,大冶洪炉——金学智〈园冶多维探析〉阐释学方法论探议》,从中国经典阐释学方法论的角度,以第三编《园冶点评详注——十个版本比勘与全书重订》为讨论重心,提出金著在解经层面的五个特点:解经传统的当下盘活、穷尽文献的基深础固、释以经典的意蕴充盈、行文的诗性选择以及字确义逊的主体决断。指出金著对“解经”传统的尊重,以及对传统方法解决问题的实用性的体认。文章显示了书评者深厚的学养功底。

金先生的研究中,园林占据了很大比重,盖缘于园林乃中国文化多面向的艺术类型的集合体,而金先生的经历恰使他对此有着深入的实践与体悟,故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金先生花七年时间打磨的《园冶多维探析》,必将《园冶》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期待今年即将出版的《园冶多维探析》的续集《园冶句意图释》带给读者阅读视觉的新体验。(执笔:时 新)

2018年1月22日,在金学智先生的书房,《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就《园冶多维探析》一书对金先生进行了采访。金先生的书房门楣有“心斋”之匾,窗旁有“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之联,墙上悬有书画镜片,书橱之侧挂有乐器多种,让人联想起《园冶》中“移将四壁图书”“静扰一榻琴书”等语。以下为采访整理稿。重返历史冶铸现场,探寻书名义涵时新(下文简称“时”):首先祝贺您的《园冶多维探析》上、下两卷本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您这部大著的核心关键词是“《园冶》”,但对《园冶》书名中的这个“冶”字,研究者们大多识不透,而日本所收藏的作为《园冶》异名的《木经全书》《夺天工》也不贴切。对此,您是怎么破解的?金学智(下文简称“金”):曹元甫是计成的知音,是他把原来的书名《园牧》改为《园冶》,这一字之改,借《老子》的话说,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而研究界或释为“园林建造、设计”,或释为“培养造园艺术人才”,都不无问题。我想到,如果这第一关闯不过,就不可能深入虎穴,探得虎子,会影响以后书稿的品位和质量。对于《园冶》书名这一文化密码,我破之以“一名而三训”,是出于三方面的驱动:第一,是我在20世纪90年代萌生出的“多质性”哲学观点。20世纪80年代,书学界对书法性质展开了持续的大讨论,我经过反思,认识到对几千年来形成的极其复杂的中国书法,绝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性质或定义来限定它。我在梳理西方哲学史时受到启发,在《中国书法美学》里提出了“事物不是只有一种质,而可以具有多质性”这一新命题。而《园冶》作为内涵异常丰富的经典,它也应有其多质性。第二,直接取自钱锺书先生的《管锥编》。这部巨著,开卷即对《易》《诗》《论语》三部经典提出了“一名而含三义”之说,我以“多质观”将其移植过来。时:这样,也就站得住了,怎么还有第三个驱动?金:这第三个驱动还不能少,就是回顾商周时代的冶铸实践,重返历史现场。我以甲骨文、钟鼎文为形象实证,并以文献法进行丛证,说明当时冶铸的高难度、先进性,复以史学、工艺学、艺术学、经济学、哲学、神话文化、训诂学等众多学科进行聚焦,最后提出“冶”之三义:一是铸,二是美,三是道。《园冶》即以园为冶,意谓造园是“冶”,是一种弥纶广大、镕铸万有、显现艺美的创造之道。我还觅得先秦时代青铜器至宝、典型地体现“冶”之三义的莲鹤方壶作为例证,在书中进行深度诠释,在此就不展开了。时:《园冶》在晚明时代出现,是否标志着中国园林文化达到了发展巅峰?金:可以这么说。明代是中国社会中古期的结束、近古期的开始。明中期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兴起,科技与文艺得到生气勃勃的发展,成果丰硕而辉煌,闪耀出喜人的近代曙光。《园冶》不仅总结了江南园林的历史经验,而且呼吸着时代气息,以“等分平衡法”等显现了时代精神,成为中国园林文化的一代巅峰。发现《园冶》的当代价值和未来价值时:第二编《园冶选句解析》,章节林林总总,行文洋洋洒洒,篇幅几占全书一半,在此编开头,您引入西方接受美学的动机是什么?金:这样,可以不断引进今天接受公众的“现时视野”。西方的接受美学认为,历史视野总是包含在现时视野中。据此,我也就便于使学术研究和服务时代紧密联系起来。时:大著非常强调《园冶》包含着未来价值,一般读者对此不太理解,能否请您作进一步诠释。金:我在书里写道:“人类思想史昭示人们:在高品位、高层次的著作中,有可能包含着作者自认为提供的思想和他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而实际上却提供了的思想,后者甚至还可能具有未来价值……”这一提法,相当于文艺理论所析作品的主观思想和客观思想,人们常用来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或曹雪芹等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在哲学史上,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讲演录》也说,“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在实现自己的利益”的同时,“某种更为遥远的东西也因此而实现”。我又引马克思的话:“对一个著作家来说,将某个作者实际上提供的东西和只是他自认为提供的东西区分开来,是十分必要的。”这里讲得很明白:“自认为提供的东西”,就是作品的主观思想;“实际上提供的东西”,就是作品的客观思想或意义,其中就可能包含走向未来的东西。比如我在《杜甫悲歌的美学特征》(《文学遗产》1991年第3期)一文中,以杜甫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等为例,指出其透过升平景象看到了潜藏的危机,其间我还引用了鲍列夫《美学》里的话:“在艺术中总是存在‘卡桑德拉因素’——预言未来的能力。”作为依据。时:您引经据典讲了许多,我明白了,伟大的作品不论是哲学还是文学,都可以有预言功能。今天看来,计成也可称得上是“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能否请您结合《园冶》举例说说其中的未来价值?金:好。最典型的莫如《立基》中的“桃李不言,似通津信”之语。通,意为通晓;津,意为传送;信,意为信息。两句似已预见到植物也有感知这一潜科学的命题。再如《掇山?涧》中的:“理涧壑无水,似有深意。”研究界均认为后句有误,这是不理解计成创新思维的穿越性。无水而有深意的涧壑,与日本的枯山水具有一定的同构性,这种与异域文化实践与理念的遥相呼应,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空间维度上的普遍性或时间维度上的预见性。《相地?郊野地》中“任看主人何必问,还要姓氏不须题”两句借晋人故事,表达了园林开放共享的理念,这也是通向未来的。“休犯山林罪过”(《相地?郊野地》),“湖平无际之浮光,山媚可餐之秀色”(《借景》)。保护绿水青山,美化生态家园,实现诗意栖居,也是人类生活的愿景图画。再如郑元勋《园冶?题词》中,透露了计成欲“使大地焕然改观”的心声,其中就蕴含着“某种更为遥远的东西”。计成可说是“美丽中国”的先行者、追梦人,这是从生态觉醒的现实、生态文明的时代这一“现时视野”来接受的。时:那么,《园冶》的当代价值、实用价值有哪些?能否扼要举例说说?金:这真可以说不胜枚举,如“得体合宜”(《兴造论》)的原则,“当要节用”(《兴造论》)的叮嘱,“巧于因借”(《兴造论》)的灵性,“凡尘顿远襟怀”(《园说》)的品格,“鸥盟同结矶边”(《园说》)的伦理,“亭台突池沼而参差”(《山林地》)的景构,“有真为假,做假成真”(《掇山》)的哲学,“略成小筑,足征大观”(《相地?江湖地》)的创造,“深意画图,余情丘壑”(《掇山》)的物化,“多方景胜,咫尺山林”(《掇山》)的境界……《园冶》中这类警语秀句俯拾即是,遗憾的是人们不去开掘这个富矿,看到的、所引的不过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说》)。我在书里之所以大量摘举,并糅和了理论、历史、现实、鉴赏、实用五者进行诠释发微、引申接受,正是为了力求使其联系于社会实践,服务于当今时代。别开生面、多元共处的《专用词诠》时:大著中安插了篇幅不小的工具书《专用词诠》,这在学术著作中极为罕见,这样的架构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金:中国近现代建筑经典著作有这个传统。梁思成的《清代营造则例》附有《辞解》及索引,篇幅不多,言辞简约,却很有作用;姚承祖的《营造法原》也编有《辞解》。我评注《园冶》,理应继承这个传统,但在今天,又必须开启新局。时:那么,这与一般辞书有什么区别?新意又何在?金:区别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似”,是二者都可用来查检,都是工具书。“不似”则更有种种:1.非《园冶》所涉之词,一律不收,并且注重收书中非建筑专业读者感到生疏的词,如“草架”“重椽”“定磉”“隔间”“复水”“替木”“偷柱”等。2.有些词成双作对地出现,如“间”与“进”、“前悬”与“后坚”、“敞卷”与“馀轩”、“余屋”与“半间”等,通过对比或比较,能更好地诠释其反义、近义或同义性。3.详解专章的标题,如“相地”“立基”“借景”以及“假山”等关键词条,甚或梳理其文献史,这样有助于读者理解全书或进而深究撰文。4.通过对“娄娄然”“杂用钩儿”等进行长篇考证,订正了《园冶》原版之误。5.在对“鸠匠”“尔室”“风窗”“方飞檐砖”等进行诠释时,适当联系以往对《园冶》及其注释的讨论,以促进读者深思和抉择。6.通过对“便娟”“沽酒”的训释,揭示语言学研究落后于语言现实的规律、优势形旁同化邻字而致误的现象等。总之,此编行文长短不拘,任其多元共处。此外,还对国内大型辞书有所纠正或补充。如在“草架”条中,指出20世纪中叶至今,国内权威性辞书均误将《木经》《营造法式》二书及其作者张冠李戴;又如“成壁”的“成”,亦缺“全、整”之义项……中国园林文学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时:一般的研究论著,都将《园冶》作为造园学名著来研究,而您怎么会另辟蹊径,将其同时作为文学名著来重点品赏的?金:《园冶》一书,为人们提供了不尽的美感。我研究《园冶》,最初就是从文学、美学的视角切入的。我写《园冶》文学品赏,先后凡三次。第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末,我与苏州大学范培松教授共同主编《苏州文学通史》,其中明代卷就有我写的一节——《〈园冶〉:古典园林的文学陶染》(以下简称《陶染》),从全国范围来说,这是首次将《园冶》列入文学史,并给予其特定的历史地位。第二次是2010年出版的我的个人文集《苏园品韵录》(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版),其中收录了《〈园冶〉的文学解读》,这是对《陶染》文的加工提升。我采用了“滚雪球”的方法,将“文学品赏”之球一路滚来,这第三次就“滚”得更大了,见于《园冶多维探析》第五编。我把文学品赏也作为多维探析中的一维,并在《园冶》中找出我觉得最美的骈语为题:“隐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经典《园冶》的文学品赏”。从文学的视角看,《园冶》是园林与文学喜结良缘所诞生的宁馨儿,也是园林、科技、文学三位一体发展至明代在理论和实践上成熟交融所结出的丰硕成果。通过文学视角的品读,还有助于全面理解其造园学的深刻思想,因为计成所造园林,是文人写意山水园,它离不开一颗“文心”,一双“画眼”。《园冶点评详注》中的工夫与功夫时:第三编《园冶点评详注》最费工夫,也最见功夫,既不同于古代的注疏,又不同于现代的脚注,扎实严密,细谨深厚,这套本领您是如何练就的?金:这谈不上是什么高强本领,只是我经过一次次实实在在的“历练”的结果。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点校宋人的《兰亭考》《兰亭续考》(见《中国书画全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二次是80年代末的《书概评注》(上海书画出版社1990年版),由于学术界长期存在着理论研究与考证校注的对立,我认为应消除这种隔阂,实现互补相济,故尝试着“一身二任”,兼而为之。我学习乾嘉学派的朴学方法,寝馈于书山文海的古籍原典,熔句读、训释、爬梳、考订、校雠、评述、汇辑于一炉,同时以《刘熙载及其书艺的辩证思想》的万字论文作为代前言,以求注与论的相得益彰。第三次,苏州市园林局组织各园林编写园志,我为以石文化见长的留园小组用夹注形式注释了唐白居易的《太湖石记》、清刘恕的《石林小院说》(皆收录于《苏园品韵录》),这是又一次演练。《园冶点评详注》可说是在以往基础上的集成之作。我首先取法乎上,选定《杜诗详注》《六朝文絜笺注》为范例,又大胆创新,采用双注并进形式,有分工地让古代的夹注(即随文注)与现代的脚注(即页下注)双管齐下,并存互补,再将传统的段意、点评插于夹注之末,实现了三者的结合。点评,是最传统的文本阅读方式,也可说是地道的中国式的接受美学,我尽量注意锤炼词句,力求点评做到简、稳、雅、美。在校雠、考订方面,我锱铢必较,既尊重明版,又择善而从,校出了包括内阁本在内的十个版本中的讹字、夺字、衍文等(包括错简)数百个之多,列为长达13页的《十个版本比勘一览表》,让人一目了然。经过六年多时光的打磨,我终于尝试着厘订出了《园冶》的新本,并加详注和点评。时:最后还想问,您的著述特别是《园冶多维探析》在苏州园林史上的意义如何?去年《现代苏州》第8期《是他们让苏州园林成为永远的网红》一文中,举出了有关苏州园林的九位名人:计成、文震亨、姚承祖、叶圣陶、刘敦桢、谢孝思、陈从周、金学智……,苏州市风景园林学会还授予您终身成就奖,我们为您感到高兴!金:这一系列闪光的名字,都是我终身景仰的前辈!这些彪炳史册的大名家、大功臣,我断难望其项背!有人将我忝列其间,使我愧恧不已,无地自容!回忆我自安家苏州,就绾下解不开的园林情结,半个多世纪来,我确曾含毫操觚,为苏州文学写史,为苏州园林撰文,书也写了一些,但都不过是区区芹献,不值一提。有人对我的《园冶多维探析》评价颇高,也使我不胜汗颜,其实,我不过是为光灿灿的苏州古典园林史破解了一个谜、推崇了一部书而已。


文章来源:《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ncjyxyxb.cn/qikandaodu/2021/0121/431.html


上一篇:新加坡两年后2400座组屋将装光伏组件
下一篇:新加坡幼儿教育及职业教育系统的国际化 ——